当前的位置: > 首页 > 卓企观察

【卓企策划】拿什么拯救你,中国制造?
作者:佚名    来源: 卓企网    时间:2015-04-08    评论:0    点击:3934


内容摘要:近年来,从转型升级到工业4.0,无不呼唤着制造业的新出路,力求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,以此扭转最近几年出现的制造业颓势,希望能重新振兴中国制造业。

近年来,福布斯每年公布出来的中国富豪,不乏新人,你方唱罢我登场,甚是热闹,从这10来年公布和统计的行业来说,地产、IT、金融等行业排在前列,表面看起来,中国仿佛跃进经济强国,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,转型升级已经完成,三产成为国家支柱,从事三产才是出路。

繁华以后,人们不禁要问,是否所有的经济强国都是这样,答案令人诧异,很简单,欧美日韩等经济强国(新加坡例外,因为国家占地面积太少),其经济主要支柱均为制造业,其信息化、产业专业化程度之高,我们根本望尘莫及,不得不令人反思,问题在哪里?如何才能解决该问题?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?

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08年的世界金融海啸,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幸免,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,在这个时间段中,韩国和日本在98年金融危机中最早走出困境,08年后,美国也是率先走出泥潭,成功转型,由此走向一条新的发展道路。分析他们的做法,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其共同的做法和唯一出路。

近年来,从转型升级到工业4.0,无不呼唤着制造业的新出路,力求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,以此扭转最近几年出现的制造业颓势,希望能重新振兴中国制造业。

改革开放30年,中国用30年时间走完资本欧美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路,由此带来了中国制造业的繁荣,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东北和中原甚至西北内陆,制造业确实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及人民生活,社会因此得到长足发展,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其成就可谓前无古人。凡是经过量变必须迎来质变,制造业也一样,没有质变就不可能有新的发展,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强国,要成为强国,科技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是一个指标和标杆,是衡量其制造业水平的一个硬指标,这里面,需要制造业从里到外进行颠覆,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到商业模式等,必须进行一个质的改变,很多思维和做法的创新才是根本。

要开辟一条中国制造的复兴之路,以下几点应该不可忽视:

1、制造业的高低在于核心技术开发水平高低,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开发能力。

核心技术开发能力高低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高低。横观全球制造业水平高的企业,无论欧美还是日韩,都有自己核心技术研发及开发能力的,包括专利、专有技术,都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当中,由于掌握核心,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。

国内,但凡能够领先或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,如格力、美的、格兰仕、TCL、长虹等,均掌握核心技术并应用到生产当中,如格力掌握变频控制技术,他的控制系统一直都是自主研发,压缩机也是自己生产,其质量才有保证;美的98年收购东芝万家乐压缩机业务,2000年与日本三洋合作生产微波炉磁控管,还有旗下的威灵电机,保证其空调和微波炉技术质量稳定和技术领先;又如格兰仕微波炉的磁控管自主生产,保证其成本领先优势;TCL和长虹的平板生产线更是其中的案例。

综上所述,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。

2、提高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程度十分重要。

08年金融海啸美国之所以迅速复苏,其自动化程度和水平功不可没,他们人口不多,人工成本高企,员工对企业要求更是苛刻,管理起来更不容易,没有自动化程度的提高,制造业根本不可能高度发达。

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,既可提高生产效率,又可稳定产品质量,同时可减少很多人为失误,这更是日后重中之重。随着社会发展,哪怕没有计划生育,人口出生率下降也无可避免,工人越来越难招,人工越来越贵,这是社会普遍发展规律(印度和非洲等国家除外),只有提高自动化程度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。

像顺威股份,从08年开始引进机器人,当时面对用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,大力投入自动化生产,在增加设备同时在机器上安装机械手以代替人手操作,经过几年的发展,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标杆,其1人管理6台注塑机的案例更成为年度顺德区的典型案例在全区进行推广,2014年开始,这个公司专门成立自动化制造部门,投入大量资源去改造原有的设备,提高生产效率,打通生产中的制约瓶颈。


3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,专业的工作让专业的人去做,从根本上扭转现在的用人模式。

日韩企业成功道路,除了上述两方面,他们产业人员的专业程度最值得学习,自从朱镕基当上总理以后,我国高等教育其实走上一条弯路,让我国制造业走进一条死胡同,这10多年高校的扩招,不但没有让人的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提高,反而流失甚至抹杀了很多技术工人,究其原因,就是教育的大跃进和不合时宜的扩招,很多人变得眼高手低,不去学习专业技术,变得一无是处,大学生找工作难就是一个表现。

其实,高等教育不需要每个国人都去接受,真正的高等教育出来的是做专业、高层次研究及开发的人才,是基础性的;国家大部分的资源,更应放在职业教育上,去培养更多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技能的产业人才,配套必要的培训和认证,建立长效技术升级和更新、评级的体制,从而将该部分人培养成真正意义上又红又专的技能型人才,这部分人除了拥有技术,加上其职业素养和相应职业等级配套,才是国家最需要的实用性人才。

顺德恒基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杰出案例,他们主要为空调厂配套管路配件,早在90年代开始引入精益生产思维,同时对一线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,定期送员工出去参观学习,同时对于一线有技能员工进行倾斜,学习日本、台湾企业的经验,近年来大型中央空调管路件生产由于体积及质量要求等瓶颈问题,一直被日本人垄断,恒基公司由于高技能人才储备充足,自行开发设备,硬的从日本人手中抢到了订单,且质量、服务等均优于对手,成为行业的一朵奇葩。


4、新商业模式及思路的普及,在实际中予以应用。

新的商业思维,如互联网、众筹等思维,应该加以应用和落地,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共享,及时更新信息,掌握新趋势,迎接新常态,企业通过信息更新实现及时应对和转变,走得更快;众筹可以让企业间实现优势互补,填补企业之间、人与人之间能力、资金、技术、设备、场地等资源的不足,相互合作,实现多赢。企业也该以开放心态,拥抱新机遇。

5、企业也好、产业也罢,做好联盟合作。

纵观全球企业,尤其日韩,稳定的产业链是他们立于不败的致胜武器,从上游供应到下游销售,每个企业及行业都有其稳定的产业生态链,企业间依存度高,因此企业间生态实现动态平衡,既没有恶性竞争,更不会出现因商业利益而出现的相互诋毁,相互倾轧,企业间自觉遵守行业定律、行业规律,合作性、互补性强,企业间无论技术、员工福利、商业模式、利润等可以做到高度一致,员工也因此流动性小且稳定,从而带动企业产品质量等稳定性的提高,盈利能力持续性强。这个更是中国制造必须要走的道路。

这里面需要推介的是恒基公司的案例,他们稳定现有业务的同时,将公司产业进行细分,然后通过骨干持股或合伙等模式,统一对外承接业务,再根据需要细分给每个公司进行生产,各个公司均是独立核算,责任到人,自主经营,他们的稳定性在顺德地区是很出名的。


6、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。

德国4.0告诉我们的事实是什么?是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,以此提高自动化升级速度及能力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。经过几十年的积累,中国社会发展及经济水平已经上到一个新的台阶,发展更是日新月异,如何继续保持优势更是每个企业、每个行业、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,相信有前人发展经验及自身积累,只要思维上进行改变,未来工业5.0必然属于中国。

本文为作者授权《卓企观察》独家发布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所发表言论不代表卓企网的观点。


分享到:

上一篇: 碧桂园:跪求中国平安入股,不差钱,差什么?
下一篇: 【卓企策划】价格战不是洪水猛兽

我要评论

温馨提示:登录后再评论,可赚取积分哦!【注:office内容,粘贴前请用TXT清除格式】


卓企咨询

资讯本月排行

常用链接: